产品发布|东软云实践平台V3.0助力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提质增优

|2024-03-18 16:18


近期随着两会召开,“人工智能+”不仅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成为C位热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AI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和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需求缺口巨大。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预测,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需求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缺口率高达48%,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东软云实践平台提供了完整的教学资源、同时整合企业实际项目案例,构建了以实际项目为背景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搭建面向企业真实大数据、人工智能、CT医疗影像等开发环境的实践场景,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帮助学校解决IT 类实践教学环境构建成本高、难度大、过程难以监控,企业级教学项目稀缺等问题,同时解决了线下实验的局限性。打破了实践教学的瓶颈,实现灵活、快捷、安全、低成本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助力高校数字人才实践教学管理提质增优。




适用专业

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医学信息工程、智能影像工程、智慧交通、智能运输工程等专业。


职业院校:软件技术、移动应用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等专业。


技术优势

云实践的底层实验环境是完全基于Kubernetes和云原生技术构建的,通过利用Kubernetes的强大特性,使我们可以轻松创建和管理实验环境的生命周期,提高其可靠性并保证可以同时创建大量的实验环境。


此外,采用云原生技术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灵活性。通过容器化的架构,能够轻松地隔离每个应用程序,保护其免受攻击和故障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应用程序的资源和配置,满足各种需求和场景。这使得我们的实验环境能够更加适应变化多端的业务需求,并确保我们的服务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


方案优势


(1)多样化、轻量级云上实验环境


多样化的云上实验环境,轻量又强大,可快速一键部署,随时随地开展实践教学。





(2)教学过程实时监控、按需巡查


实时监控学生实验进度,实验过程数据自动采集、留痕,让实验结果可追踪溯源,对实验全过程便捷管控。





(3)稳定连续、高效互动的教学体验


实验步骤检测,实时辅助教学


实时检测学生在实验环境中操作步骤的规范性,并将结果反馈给老师和学生,提升交互式教学体验。







教师远程协助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在线上环境做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可远程打开学生的实验界面,并协助学生进行实验编码,指导学生实验。





(4)多元评价机制,知识技能与岗位能力自适应


课程达成智能评价


基于实验的完成情况对课程目标进行达成度分析,满足教师学生对课程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通过数据沉淀、数据变化实时推进教学,监控教学质量。





岗位达成智能评价


构建知识技能点与人才岗位的自适应匹配,打造学生能力模型化、学习智能化、成果可视化,过程可监控、人才可评测、岗位可匹配。




(5)系统化课程资源,多层级覆盖实践教学


五级进阶式实验项目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把握学生学习及成长规律,学生易上手、可进阶、有挑战、收获大。





合作案例


本科院校:


云南大学是教育部与云南省“以部为主、部省结合”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为满足医工融合的人才培养需求,学校与东软教育联合打造以东软云实践平台和资源为载体的智慧医疗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运用产业项目和真实案例,成功赋能该校智能+交叉学科建设。


新疆大学是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设有大量的高性能计算服务器,为使现有算力得到充分利用,学校引入东软云实践平台。有效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东软云实践平台的资源分配功能,也让每个学生能够共享到集群的算力和资源,成功做到了让算力用起来,让实验动起来。


职业院校: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试点高校。学校与东软教育从2022年12月开始进行合作,面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携手共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聚焦无人驾驶、智能视觉等方向,配备了完整的教学资源、同时整合企业实际项目案例,构建了以实际项目为背景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同时,为管理者提供可视化的动态数据监测,数据涵盖专业资源使用及建设情况、校内参与教学的学院及专业数量、教师及学生数量、课程资源数量及实验项目数量、课程运行状态、在线人数等。帮助管理者监控项目平稳运行、丰富项目资源、推动教学持续改进,成功地实现企业导师、实验环境、教学资源、产业项目进入课堂,进行多种动态实验环境扩展,持续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贡献新生力量。


联系方式:


本科院校


齐老师:15840382295


职业院校

代老师:1594243258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