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東軟教育港股上市后首份年報「小秀肌肉」,劉積仁稱「IT輕資產輸出模式前景廣闊」

媒體聚焦|2021-04-02 22:05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華清 3月30日,港股IT高教第一股東軟教育(9616.HK,東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召開了其上市后的首次業績發布會。

儘管2020年遭遇了新冠疫情「黑天鵝」,東軟教育的經營成績單依然亮眼:2020年度收入達人民幣11億元,同比增長14.8%;毛利達人民幣4.21億元,同比增長30.4%;受上市開支(東軟教育2020年9月登陸港股)、上市前授出購股權產生的期權成本和港幣兌人民幣貶值的影響,年內利潤有所下滑,但年內經調整純利同比上升40.9%,達到人民幣2.76億元。

東軟教育擁有「一體兩翼」三大業務板塊,「一體」指的是全日制學歷高等教育服務,是東軟教育目前的營收頂樑柱,佔到總收入的7成比例。「兩翼」指的是繼續教育服務、教育資源與數字工場,「兩翼」的發展較為均衡,教育資源與數字工場板塊營收能佔到總收入的15%,而繼續教育服務營收對總收入的佔比則為10%左右。

2020年,東軟教育的三大業務板塊營收均取得增長,其中,繼續教育服務收入增速達到63.2%,教育資源收入增速達到165.7%,增速迅猛。

而年度業績亮眼,或許僅是東軟教育登陸資本市場后的「肌肉小秀」。東軟教育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總裁溫濤在發布會上透露,東軟大連學院的新校區預計在2021年9月投入使用,屆時招生人數將再上一個台階,而隨著各地對民辦高校收費政策的放開,東軟教育基於畢業生良好的就業率和就業薪酬,學費還有進一步調漲空間,裨益「一體」業務。

「兩翼」業務則被公司高管寄以厚望,特別是以輕資產模式輸出的教育資源業務。東軟教育董事長劉積仁在發布會上強調:「我覺得我們下一步的IT輕資產輸出模式前景非常廣闊。」

教育資源輕資產輸出的做法也是東軟教育區別於其他高教股的經營模式,這或許將成東軟教育向資本市場展現的、迥異於併購外部校區的另一種教育企業增長途徑。

卡位IT教育

20餘年前,由於看到中國IT人才的缺乏,東軟教育的創始團隊立志要舉辦一所IT相關的應用型大學。

2000年,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前身成立;2003年1月,成都東軟學院前身成立,同年3月,廣東東軟學院前身成立;2004年,大連東軟學院開始全日制本科教育;成都東軟學院和廣東東軟學院則分別在2011年和2014年升格為本科院校。這三所本科院校是目前東軟教育提供全日制學歷教育的院校主體。

直到今天,東軟教育選擇的IT教育依然充滿想象力。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預計到2025年,國內對IT人才總需求為2000萬人,缺口為950萬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報告2019年的數據顯示,85.9%的普通本科院校、77.8%的高職專科院校開設了IT專業。

卡位IT教育的東軟教育,還享受到了IT行業知識更新快的特點給繼續教育板塊帶來的紅利,IT從業者活到老學到老,職場人士對「充電」需求強烈。2020年東軟教育2C的短期培訓業務學費標準達到了20800元/人。

目前東軟教育繼續教育服務有三種模式,一是依託旗下三所大學開展本科與專科的學歷繼續教育,二是面向高校在校生、畢業生和社會個體成員提供IT技能培訓,三是承接政府、企業和院校委託開展的非學歷短期培訓業務。

然而,不同於文科類專業,IT教育也有其難點之處——實操性強,產教融合很關鍵。值得指出的是,在這一點上,背靠大東軟的東軟教育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

劉積仁除了擁有30多年的教育行業經驗外,也是國內首家上市軟體企業東軟集團(600718.SH)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產業資源豐富。此外,東軟教育還通過調研企業所需、邀請企業專家入校、開展專題培訓講座、聘用企業兼職教師、為企業開展學生定製培養、聯合開展科技攻關、開放學校有關平台環境等舉措與外部企業形成常態化緊密合作。據了解,東軟教育已經與IBM、聯想、Intel、百度、華為、埃森哲等700多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給學生提供實踐技能訓練機會。

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一定程度上檢驗了學校的辦學質量。2020年,東軟教育旗下三所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為91%,均高於三所大學所在省份普通高校就業率,三所大學本科專業2020屆畢業生的平均工資均超過5000元/月,在遭遇新冠疫情的情況下依然穩步提升。

輕資產模式對外賦能

憑藉著旗下大學的品牌知名度、辦學質量與口碑,東軟教育拿下了多個殊榮,例如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數量排名居全國民辦高校首位,還是中國首家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的民辦學校。

東軟教育走通了提供全日制學歷教育、繼續教育服務的路徑,卻並不熱衷於通過兼并或新建校區做大營收規模的發展模式,劉積仁在業績發布會上稱:「我們沒辦法收了一個我們不喜歡的學校,花精力把它改變成一個我們喜歡的學校,這個改變的過程需要更大的投資。我們也沒有辦法改變那些人,因為改變一個人的成本會更高。我們希望重新開闢一個跑道——知識資產的輸出,能幹我們這個工作(指知識資產輸出)的沒幾家。」

在劉積仁看來,輕資產模式對外輸出教育資源,好處不僅體現在對資金的佔用少,投資回報也會比花幾億甚至上十億收購一所學校或投建一所新大學來得更快,毛利率也會更高。

目前東軟教育的教育資源輸出業務主要以三種模式開展,一是專業共建與產業學院,截至2020年,東軟教育專業共建項目已經達到187個,合作院校已經達到69所。二是智慧教育平台與教學內容,2020年東軟教育向44家客戶銷售50項教育教學產品。三是實驗室實訓解決方案,2020年度向13家客戶銷售了14項實驗室產品。

數字工場是東軟教育教育資源輸出的載體之一,合作院校的學生可以在東軟教育的數字工場進行實訓,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為做好教育資源輸出和數字工場業務,東軟教育還成立了以研究院、產品研發中心為核心的研發機構。一定程度上來說,東軟教育依託東軟IT產業優勢以及20年辦學積澱所積累的、已經在旗下三所大學驗證過的教育理念、方法、模式、標準、體系等教育資源,是自己的競爭優勢之一,為何它願意對外輸出?

據溫濤的回憶,一開始公司管理層也考慮過,如果對外輸出資源,會不會導致合作院校成為東軟教育的競爭對手,最終還是認為,其他學校或IT教育增值服務公司很難複製東軟教育的競爭優勢,因為東軟教育有30年的IT產業背景資源和20年的專業化學歷教育辦學積累。

劉積仁則進一步解釋,東軟教育在對外賦能時,不是買斷式服務,例如教育平台的輸出,合作院校可以用,平台依然歸東軟教育所有,就像商家可以在淘寶上開店,使用淘寶平台讓銷售業績更好,卻很難自己複製一個淘寶平台。此外,IT知識更新快,一旦開始合作,持續合作的可能性高。再者,中國不少高校希望「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不一定照搬東軟教育的教學。

劉積仁有個判斷,隨著我國教育資源的豐富,十年以後國內最緊缺的可能不是大學,而是辦得好的大學,即使在今天,也有高校缺少生源。賦能高校是個藍海市場。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截至2021年3月31日使用東軟教育所提供的IT增值服務的學校數量計算,東軟教育在中國的IT增值教育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二。

劉積仁透露,今年東軟教育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和市場布局,更快的推進教育資源輸出業務的拓展。



文章來源:經濟觀察網

Baidu
map